教学督导迎评促建办公室
当前位置:教学督导迎评促建办公室>> 教改研究
现代教学观
来源:教学督导办公室 发布人:廖东霞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12/11/20 16:26:23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是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下面本节对现代教学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教学以及教学观含义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惟一任务。教师忽视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其次,教师直观主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扮演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从而占据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以练代讲”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上述保守、片面的教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更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的革命,树立现代教学观。 
  二、现代教学观基本主张 
  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下面对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进行简要的阐述。 
  1、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其目标应全面体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教育功能的前瞻性,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即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教学的基本价值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学的基本作用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学的基本任务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的基本价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务都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这方面。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苏南通李吉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等教学的根本目的。 
  2.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1)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以确定的对方为前提。只强调某一方,取消或忽视另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或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以下问题: 
  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实施和落实。 
  首先,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责任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这种导向、组织作用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教学质量与效果全面负责。 
  其次,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多边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传统教学,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对于开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主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你来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来看待。要认识到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是认知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更充分地发挥教学的多方面功能,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是最基础的一环。具体地说,要实现四方面教学观念的转变。 
  ①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掌握,也就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因此,教学的注意点放在学生外在的活动与变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记忆的牢固,答题的准确。这些虽然也是必需的,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注意点转向了学生内在的变化上。 
  ②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为适应这种情况,教学相应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识?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学习的过程。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较之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标。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应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况和条件下去寻求未知的东西,这就需要思维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强调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解答问题时,只要求做出一个惟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而这个问题的情境往往与书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和背诵上。强调学习的过程,主要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寻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方法,经过长期训练,达到发展智能的结果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现代学生观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招生咨询电话:(0371)56657088 56657099 就业办电话:(0371)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